追求内心和谐学术研讨会在青岛举行
2007年5月19-20日,“追求内心和谐”学术研讨会在山东青岛大学国际学术中心举行。该研讨会由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巴哈伊研究中心、香港全球文明研究中心和巴哈伊教澳门总会共同主办,青岛大学《东方论坛》编辑部承办,共有來自澳門、香港、內地和海外的學者30多人与会。
关于本次活动的缘起,作为东道主主持本次会议的、国内研究巴哈伊教的领先学者蔡德贵教授介绍说:2006年温家宝总理饶有兴趣地和杰出学者季羡林先生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老指出:和谐,不仅要体现在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需要人的内心和谐。温总理也提到:《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意思是有了和谐与团结,行动就能协调一致;内心和谐是其他和谐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他们二位都强调了内心和谐是构建社会和谐之根本的理论。于是,旨在积极回应温总的号召,并为了更广泛而有效地引起人们对探讨内心和谐话题的重视,一场高水准的“追求内心和谐学术研讨会”就顺势而产生了。
在研讨会上,围绕如何追求内心和谐,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从人性、精神、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伦理、情感、认知、心理治疗、文化对话与冲突等众多角度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作为新兴宗教,巴哈伊教的参会学者们结合巴哈伊的理念以及巴哈伊社团在世界各国、各地及不同文化背景下展开的团结和谐的实践专案为案例,多方面表述了巴哈伊的内心和谐观,阐明了心灵信仰、价值观和道德观对个人人格、心理和精神的健全与和谐的决定性作用,论述了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要素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论证了精神与道德原则在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与引导作用,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此外,还有学者分别从儒学、伊斯兰教、犹太教等其他宗教的视角及其教义背景探讨人的精神理念与内心和谐。其中,数位学者都阐述了孔子的伦理道德观及中庸之道,指出它们与巴哈伊信仰类似理念的共通之处及可结合性。还有演讲者建议,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诸多宗教和文化传统都有合理的因素值得为当今社会所运用或借鉴,特别在人性、人的精神诉求与道德观树立等方面实有融通及整合的必要,以便为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发挥更广泛而实际功效。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此次研讨会取得了超乎预料的成果和影响,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通过吸收宗教的参与和贡献,为共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理论和实践路线;2,通过研讨会的形式,加强了中国大陆与港澳及境外文化的交流,开拓了视野,增进了相互了解。3,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了国内学术界对宗教多元的研究,并在学术研究为社会实践服务方面拓展了思路。
此次会议发表的部分论文,已被收入《宗教与内心和谐》(蔡德贵编,香港:全球文明研究中心,2010)和《心灵教育——探讨巴哈伊新视角》(吴云贵编,香港:全球文明研究中心,2010)。
本文摘编自以下报道:
《澳门日报》(2007年5月21日):回應溫總號召,探討內心和諧:巴哈伊教澳門總會與內地研究機構首度開會研討和諧個人與社會
于光:《“追求内心和谐学术研讨会”举行》,载《世界宗教文化》,2007年第2期。
上一条:巴哈伊教为和谐社会做贡献的思考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周庄召开(2007年9月)
下一条: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