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举办
“巴哈伊文化中的一体观:从本体论到社会实践”学术报告会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8年6月7日
  
 

2018年6月5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在世界宗教研究所会议室举办了主题为“巴哈伊文化中的一体观:从本体论到社会实践”的学术讲座,主讲人为香港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宗树人(David A. Palmer)教授。此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当代宗教研究室主任、巴哈伊研究中心秘书长陈进国博士主持,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巴哈伊研究中心主任卓新平教授评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国家宗教事务局、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服装学院、四川大学等单位的近五十位学者参加了学术讲座。

 

20180614035934723

宗树人教授是知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研究中国宗教文化多年,尤其在道教的田野调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同时是香港全球文明研究中心的主任,一直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培育与成长。他指出,巴哈伊的阿博都·巴哈曾经明确说过“中国是未来的国家”。当代中国领导人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都是追求合作共赢的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上升性、未来性。巴哈伊作为新兴的世界宗教与中国作为古老的世界文明的沟通、交流、认识,有助于深化理解两种文化体系相似的地方。巴哈伊文化以人体的整体性为比喻,如同人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和而不同、合作互补、功能分化等基本特征促使人体健康、整体超越部分,人类社会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集体的成长也有内在的方向,人类社会集体意识和集体精神能力需要更好地和谐成长和展现。因此,一体观应该作为教育的核心,积极培养人们一体性的直观意识和洞察力,努力建构对“人类一家”的核心认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大同的构建。宗教授还介绍了巴哈伊在社会实践中以磋商为主的修行方法,以及在个人、机构和群体三个层面上的修行实践探索。

 

20180614035953255

卓新平教授对宗树人教授的讲座内容作了全面总结和精彩点评,指出宗教授站在中外文化比较的角度,谈到了巴哈伊文化的三个关键特征:万物归一、人类一家、世界大同;而且从体用两个方面做了比较:既从本体论角度谈到了对形而上之道的追求,也结合社会现实探讨了对形而下之德的实践。卓教授认为在对宇宙和人的认识两大层面上,中外文化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要实现宇宙的一体性和谐,正确途径就是对话和谐共生,而不能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竞争冲突方式,因此,教育培养人类共在的整体性意识非常重要。

讲座之后,宗教授与在场学者就相关学术议题做了进一步交流和深入探讨,并与巴哈伊研究中心就今后的学术合作计划进行了友好的磋商。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正确指导下,一直坚持“宗教中国化”的方针政策,先后召开了“宗教团体的治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修身齐家到天下一家”等学术会议,积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讲座现场

                                                                                           (编辑:李文彬)

来源:中国宗教学术网

 

上一条:“第二届北京宗教研究高端论坛”在京举行 (2018年6月)

下一条: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修身齐家到天下一家”跨学科学术研讨会在澳举行(2017年11月)